高管专访丨数字时代更需加强电磁信息安全
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加强信息化时代的电磁安全
2021 年4 月 15 日,“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强调,要“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杨宏认为,电磁安全既是传统安全的范畴,在信息化时代又是新兴领域安全。11 月 1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的《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 年)》,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给予了很好的统筹指导,提升新型领域安全的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一直以来,电磁安全都是事关国家利益的重要领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保障国防安全至关重要。杨宏表示,不仅在军事领域,当前,电磁安全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无所不在,在万物互联的信息化社会,随着 5G 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场景的快速发展,电磁安全和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紧密相关,直接影响信息载体的安全稳定运行,全社会都需要更加重视电磁安全。
例如,即使是物理隔离的电子设备,如果不做好电磁安全防护,也会产生严重的安全事件。杨宏介绍,一方面,各类电子设备传输和展示的信息,都伴随有电磁泄漏发射,这些信号被有心人用专业设备捕捉后,就会造成信息泄露事件。另一方面,在主动的强电磁攻击下,物理隔离形同虚设,电子设备的控制系统将会被瘫痪乃至损毁,产生极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杨宏强调,当前通信技术发展迅猛,无线网络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支撑,而随之带来的电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严重。可以说,电磁安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行业,未来在日趋复杂的电磁空间,不管是计算设备、网络设备,包括日常的生产生活设备,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都必须具备电子防护能力。
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国内领先的电磁信息安全厂商,安方高科致力于加强电磁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两大领域方面的研发投入。一方面,不断提升电磁安全防护的技术能力,进一步扩展频域上的覆盖范围,实现从静电、静磁到微波甚至太赫兹的全域覆盖;另一方面,开展声光电综合防护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拓展防护类型。同时,加强电磁空间管理方面的技术开发,实现从被动防护到主动管理的扩展,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及产品开发,为国家网络安全治理能力提升添砖加瓦。
杨宏介绍,安方高科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整体规划电磁安全产品体系,涵盖了屏蔽防护工程、电磁安全产品、电磁防护材料、测试运维服务四大方向,电磁屏蔽防护、低泄射产品、零磁屏蔽产品、滤波器件、屏蔽吸波材料等多类产品,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未来,公司将整体统筹规划,推动电磁安全技术发展,形成集监测、分析、处理、防护于一体的电磁安全产品体系。其次,积极推动标准研究,参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且具有针对性的电磁安全标准和规范,完善我国现有电磁安全标准体系,服务行业。最后,聚合能力,瞄准国家信息安全的迫切需求,以自主可控为基础平台,研制体系融合、应用贯通的电磁信息安全产品。
数字化转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防护离不开电磁安全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电磁信息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拓展。杨宏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化和数字化升级基础上的,涉及云平台、云计算、移动、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分析、互联网安全等相关技术。这些技术和业务的实现,全部基于硬件的信息设备平台支撑。可以说,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电磁安全贯穿整个变革过程,并且在数字化转型变革完成后依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关注数字化转型变革中电磁信息安全的防护。
例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艇)、智能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无人平台系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也带来了与以往不同、充满挑战的信息安全需求。无人平台系统作为一个以信息化为牵引的综合系统,在通信安全、控制系统安全、软件和系统安全、电磁干扰与攻击等方面都面临着高强度的风险和挑战。这就需要构建新的信息安全模型、新的信息安全保障模式,综合运用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信息安全、电磁防护加固等多种技术融合设计智能安全网关,既能实现无人平台系统高性能的信息保密处理、高密度的链路互联,又能保障无人平台系统的、抗扰、抗毁,实现高可靠的复杂环境应用。
同时,杨宏表示,电磁安全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意义重大。如上文所述,电磁信息安全防护的缺失可能造成严重的信息泄露事件,也可能造成系统故障,危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对此,杨宏建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可以从“保信息”“保运行”“防破坏”等方面入手。采用电磁加固信息终端防止电磁泄漏,配置无线检测器、手机干扰器、环境电磁信号持续监测系统等,防信息技术窃密,做到“保信息”;为大型生产设备配置电磁防护模块,防工业生产系统被干扰,做到“保运行”;为信息网络设备配置抗电磁脉冲和防雷的滤波器等,确保其在电磁攻击时不被摧毁,做到“防破坏”。安方高科也将重点开展电磁信息泄漏、电磁干扰和强电磁脉冲攻击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终端设备的安全威胁防护研究,大力助推和践行电磁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突破、材料创新和工艺革新,从供需两个层面筑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电磁安全防线。